搜索

如果有「诺贝尔心理学奖」,你认为应该提名谁?

发表于 2024-05-05 22:20:08 来源:五大三粗网

如果有「诺贝尔心理学奖」,你认为应该提名谁?

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 »2018 诺贝尔奖巡礼,果有该提更多「诺贝尔奖」相关话题讨论欢迎关注。诺贝

谢邀。尔心

这是理学个极好的问题,期待看到各方向的果有该提朋友们提名自己方向的大佬,也期待看到各种官方盘点。诺贝


首先,尔心确实有心理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理学比如做了心理学研究的果有该提研究者 Richard Thaler 获得了——经济学奖!(他的诺贝详细理论,可以在我堂的尔心这篇文章里看到 双十二剁手千手观音,平日丢十元就说吃土 | 神奇的理学心理账户)还有三仓心理学界发的一篇盘点: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


这个问题,果有该提让我想起了心理学界的诺贝大奖,虽然没有诺贝尔奖这样丰厚的尔心奖金,也不像诺贝尔奖这样人尽皆知,但也是在心理学界响当当的大奖了: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颁发的“终身杰出贡献奖(Award for Outstanding Lifetime Contributions to Psychology)”。

这一奖项自 1990 年起,每年评选一次,由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做最终决定,并在每年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颁发给获奖者。到 2018 年,已经颁发了 25 次(1992、95、98、99 年未进行),有 29 人获得此奖。

这些获奖者里,有大部分朋友熟悉的“玩鸽大王”斯金纳、“虐狗狂人”塞利格曼,也有很多人听都没听过的心理学研究者,因为他们的研究领域没有那么多人围观,或者他们的理论没有操作性强化、习得性无助那样易懂、易被写改成鸡汤,毕竟物理奖化学奖,大家大部分也是……看不懂的,但他们确实都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有诺贝尔心理学奖的话,颁给他们也是实至名归了。

所以在这个答案里,我就介绍一下这些年来获得这一奖项的、令我印象深刻的心理学研究者,及他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研究。


一个白人孩子看着一个黑人孩子的照片说:哦她真坏,因为她是黑人。
另一个白人孩子则说:她有点蠢,因为她皮肤很黑。

你能想象这样的场景吗?这件事不是发生在黑奴时代,而是近代的美国心理学实验室里,来参加实验的孩子们都是普通“无辜”的学龄儿童。(戳这里可以看相关研究报道视频:http://edition.cnn.com/2010/US/05/13/doll.study/index.html)

今年夏天刚领到 APA 终身杰出贡献奖的玛格丽特·斯潘塞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她在研究中发现,不光白人孩子会更喜欢白色的皮肤、认为深色的皮肤自带“坏人”属性,黑人孩子也会更喜欢浅色的肤色。她说,“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东西被贬值,白色物品被重视的社会中”,白人孩子更容易持有对深色皮肤的刻板印象,5 岁的小孩就会有,到青少年时期也没有大的变化[1]。


塞利格曼最初为人所知,大部分是因为他的“虐狗”行为:习得性无助实验(我堂此文中有过详细介绍:今天不开心没关系,反正明天也不会好过 | 在丧文化和鸡汤之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他发现:受过多次强电击而无法逃脱的狗,最终会放弃逃跑的努力,而人也是一样的…… 听上去真令人绝望。然而后来,他变心了(划掉)改变了研究方向,认为:

“心理学关注病态、帮助受困之人走出困境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是关注那些‘有问题’的人,心理学就永远停留在治病和纠正问题的领域,而无法带上更多没有问题的正常人从‘一般的生活质量’拥抱‘更幸福、更丰盛的人生’。”

塞利格曼的这股思潮,扭转了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更催生了新的流派:积极心理学[2]。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塞利格曼的幸福著作《持续的幸福》《真实的幸福》《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教出乐观的孩子》广受欢迎,但也引来了一些人的怀疑和轻视:幸福?积极心理?这不就是心灵鸡汤么?

很难说积极心理学和鸡汤成功学哪个更火,戴着积极心理学面具的鸡汤成功学或成最大赢家……但是,鸡汤好喝,而营养不多;积极心理学生产的,才是鸡肉干货。

鸡汤成功学渴望复制别人的故事,积极心理学专注探索自己的内心。积极心理学中的“正念(mindfulness)”引导你有意识地觉察当下的一切,但不会像鸡汤成功学那样否定你的错误,或讲别人的成功故事来为你画出未来美好的图景。正念引导我们的方式,是通过关注和体会自身所处的当下,获致内心的平衡与宁静。

鸡汤成功学追求钱和权力,积极心理学追求幸福成长。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实现幸福人生,但幸福可不等于有钱有权,也不仅仅是快乐!塞利格曼提出了幸福的五大元素,而这五大元素就像五根支柱,共同稳固着人生的幸福殿堂:积极情绪、主动投入、人际和谐、人生意义、成就感。

鸡汤成功学说个例、打包票,积极心理学用实验、列数据。积极心理学建构了理论、用实证研究、在大样本中验证假设,可不像鸡汤拿一个特例吃遍天下,更不是成功学课程打出的“只要你xx就一定能xx”的口号。


孩子们如何成为冷血杀手?今天咄咄逼人的校霸如何成长为明天的黑手党领袖?年仅三岁就有杀人欲望,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呃,没走错剧场。

乔纳森·凯勒曼是位“奇人”,用常用搜索引擎搜索他的名字,排在前列的结果大概都是他的小说[3],以 Savage Spawn: Reflections on Violent Children 最为出名。他的小说主题包括暴力儿童、恐惧症、性少数等,出版的小说十分畅销,本可以靠写作吃饭的他,却仍想不开(划掉)选择成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博士,研究童年期的精神病理学。

乔纳森·凯勒曼在推动精神病患者接受心理治疗上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认为只接受药物治疗的模式作用有限,仅受医护人员的照顾也不那么利于患者康复,心理治疗、家人陪伴、自我成长,都是临床心理学目前的推动方向。


明明很努力地节食、运动,瘦了一点点,一不小心多吃了几口,又重了回去,甚至比减肥前还过分……残忍而看透一切的心理学家布劳内尔把这样,减肥者本身采取过度节食的方法而导致身体出现快速减重与迅速反弹的变化,称为溜溜球效应(Yo-yo effect)。这个溜溜球可真不好玩……

对,布劳内尔是一个主要研究“胖”的心理学家,他在肥胖和食物政策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他发现,不健康食品的广告在儿童肥胖中可是罪人一个,看了有食物广告动画片的小朋友更管不住吃零食的嘴,所以长胖要怪广告商(划掉),一定要合理管理广告[4];还有胖子更容易被歧视,但被孤立排挤的人又更容易投入美食的温柔乡[5]……

布劳内尔在耶鲁大学还开设了一门《有关食物的心理学、生理学和政治学》的公开课,十分受想要减肥的(划掉)小哥哥小姐姐们的欢迎。


卡尼曼于 2002 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决策:明天吃火锅还是烧烤(划掉)?选择在大城市月入 8k 但身边人都月入过万,还是回家过平均工资 2k 块但自己能拿 4k 的生活?投高风险但能大赚的股票,还是存增值很慢但也不会有大损失的定期?白捡 100 块的高兴,能抵消丢了 100 块的痛苦吗?

卡尼曼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有这样几条重点[6]:

1、能得到的东西,越确定越好。前景理论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在这样一道选择题中:A.你一定能赚 300 元。B.你有 80% 可能赚 400 元,20% 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我们知道,如果计算概率的话,B 选项的预期收益(320)是比 A(300)要高的,然而大部分人还是会选 A。在获利时,人们多数希望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2、可能失去的东西,风险高也愿意试试,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误)。如果把上面选择题中的“赚”换成“赔”,大部分人却更愿意选 B 了。

3、人们对损失比获得更敏感。白捡 100 块的高兴,也不能抵消丢了 100 块的痛苦。

道理都懂了,可我还是穷。


看到这个问题下已经有人提名班杜拉大佬啦,他被许多心理学人视为“在世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所提出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自我效能等都是被写入教科书的概念,也是不爱学习的人最喜欢的。

在班杜拉看来,人不止可以通过语言学习,还能分析各种非语言形式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外界信息调整自我,这都是“学习”。那么,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这就是“观察学习”[7]。也就是说,看着学霸学习,就相当于自己学习了?并不,在看学霸学习的观察中,你学到的是学霸“认真学习,可以取得好成绩”这件事,而这件事能激励你也好好学习(并不能)。

当你在期末考试前觉得自己复习得很好、能考 100 分时(别想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在班杜拉眼里,此时的你就是“自我效能感”爆表的状态。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就是自我效能感[8]。自我效能感跟人的学业、工作成功等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7 有什么神奇的?

彩虹有 7 色,葫芦娃有 7 个,七仙女有 7 个……(误)

米勒发现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大概是 7±2 个组块,超出了这一数量的信息就很难被人记住[9]。11 位的手机号码可以分成 3 个组块(那么你是 xxx-xxxx-xxxx 党,还是 xxx-xxx-xxxxx 党呢?),所以刚听到手机号的时候人也可以记得住,否则挨个数字记忆的话很容易忘掉,所以问完男神的手机号微信号 QQ 号一定要分块记啊(划掉)。

虽然这一数字后来受到了许多质疑,有一些研究并不支持 7 这个数字,但米勒的研究和范式确实为认知心理学的宫殿砌上了一块好砖。


斯金纳可是心理学界的男神级人物,学堂君身边有姑娘就曾说“我没有 BF,但是我有 B.F.Skinner”(戳我堂此文可了解斯金纳的更多信息:一个学心理学的才华横溢的男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不学心理学的朋友们,也会对斯金纳的鸽子有所耳闻。

考数学一定要穿红衣服;转杨超越可以转运;踩到井盖要赶紧打一下……这些“迷信”,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即当随机的行为得到了奖赏,这一行为就会被强化,就会更容易做出这样的行为。人是这样,鸽子也是这样,有的鸽子甚至会“以为”自己跳舞才能得到箱子里的食物,所以“学会了跳舞”[10]。



我的学识积累有限,不可能了解所有大佬,研究方向也限制了我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去了解所有人的研究,所以其他研究者大佬将不再进行详细介绍,列出姓名[11]供感兴趣的小伙伴搜索阅读,也期待大家“认领”介绍:

2016 Eduardo Salas
2014 Beverly Daniel Tatum
2013 Antoinette M. Zeiss
2012 Rena R. Wing
2011 Florence L. Denmark
2010 Shelley E. Taylor
2009 Patrick H. DeLeon; Alan E. Kazdin
2008 Edward F. Zigler
2006 E. Mavis Hetherington
2005 Judith Rodin
2002 Richard C. Atkinson
2001 Janet Taylor Spence
2000 Raymond D. Fowler
1997 Carolyn Payton
1996 Paul Meehl
1994 Kenneth B. Clark; Anne Anastasi
1993 Herb Simon; Roger Sperry
1991 Neal E. Miller



参考文献:

[1] Spencer, M. B., & Markstrom-Adams, C. (2010). Identity processes among racial and ethnic minority children in america. Child Development,61(2), 290-310.

[2] Seligman, M. E., & Csikszentmihalyi, M. (2000).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55(1), 5.(本部分曾发于与壹心理合作写作的 2017年,心理学界颁的这些奖你知道吗)

[3] Jonathan Kellerman, Wikipedia

[4] Harris, J. L., Bargh, J. A., & Brownell, K. D. (2009). Priming effects of television food advertising on eating behavior. Health Psychology,28(4), 404-413.

[5] Brownell, K. D. (2001). Bias, discrimination, and obesity|[ast]|. Obesity,9(12), 788-805.

[6]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9).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47(2), 263-291.

[7]Grusec, J. E. (1992).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the legacies of Robert Sears and Albert Bandura.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8(5), 776-786.

[8]Bandura, A. (2005).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13(2)

[9]Miller, G. A. (1956). Information and memory. Scientific American,195(2), 42-46.

[10]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第5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11]APA, Award for Outstanding Lifetime Contributions to Psychology, 2018, from www.apa.org


欢迎关注专栏:心理学生看点啥

随机为您推荐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如果有「诺贝尔心理学奖」,你认为应该提名谁?,五大三粗网   sitema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