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贷新规约束宜人贷

发表于 2024-04-28 06:00:06 来源:五大三粗网

小贷新规约束宜人贷

作者 | 苏迅

编辑 | 王炜

本文首发经济学家圈YOUNG财经

宜信的小贷新规创业故事,一开始是约束宜人充满着救世主般的初心。

宜信雏形,小贷新规起于教育贷款。约束宜人

依托于早期达内教育(唐宁早期投资的小贷新规一家IT培训教育公司)里一批有教育需求,却没有能力一次性缴纳学费的约束宜人人,宜信提出“先就业,小贷新规后付款”的约束宜人口号,为他们解决学费的小贷新规燃眉之急。

这也践行了唐宁对媒体所称“普惠金融不应该是约束宜人‘等客户来’,而是小贷新规‘到客户处去’,哪怕最小量的约束宜人额度,在毛细血管末端都能创造非常大的小贷新规价值”。

宜信对于那批学员的约束宜人帮助,就像唐宁25年前孟加拉之行时所看到的小贷新规“穷人银行家”尤努斯做的小额信贷,用一点点钱帮助最贫困的农村妇女走出困境。

小而美的故事,只是资本运作下的一个幸运儿。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唐宁相关联公司多达131家。上百余家公司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里,藏着风险。

宜信用高昂“咨询服务费”避险4倍利率违规

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如下。

据《网贷天眼》报道,在宜信借款签订的《使用咨询及管理服务协议》中存在一个四方协议的范本。

咨询服务费是宜信盈利的重要工具。也是它规避法律要求的4倍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

真正的借款成本绝非投资人想的10%左右那么简单,高额的咨询服务费,为宜信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又规避了关于4倍利率的法律风险,一份借款合同,3家宜信的关联公司是顾问。

宜信《使用咨询及管理服务协议》

宜信将近20%的砍头息和过高的利率长期被诟病。在宜人贷撮合的100亿元借款,前置就能获得20亿元的服务费收入。

P2P快速发展中,充斥着大量负面舆情,企业跑路、借款人受如高利贷般的暴力催款、投资人资金打水漂等等。于是,P2P行业监管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为合规备案整合

宜人贷是宜信旗下唯二上市的子公司(另一个为博诚保险)。

在131家关联企业中,主要承接借贷业务的是宜人贷。它诞生于2012年P2P热潮中,一路高举高打,于2015年12月纽交所上市,2016年8月11日,宜人贷股价相较于上市时的价格,涨幅超过200%。

一开始,宜信集团尚无明确态度表明不再做P2P,只是旗下普惠资产整体多元化起来。2019年初,宜人贷宣布签订有关业务调整的最终协议,对宜人贷以及宜信相关业务进行整合。整合完成之后,宜信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唐宁出任整合后的业务板块的CEO。

新纳入上市体系的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财富等,资金端(又称“出借端”)有宜信惠民、指旺财富,资产端(又称“借款端”),线上部分还是原来的宜人贷借款及其他借款端,线下丰富了宜信普惠和宜信惠民。

宜人贷是P2P平台,既是资金端也有线上资产端——宜人贷借款。这次整合标的宜信普惠是宜信集团的线下资产端,宜信惠民和指旺财富是集团的线上资金端。

宜信普惠是宜信集团放贷的线下资产端,原本是宜人贷的兄弟公司,未整合之前宜人贷与宜信普惠是合作关系,宜信普惠负责给宜人贷输送一部分资产端,宜信惠民原是宜信旗下另一家P2P平台,独立于宜人贷,也是宜人贷的兄弟,指旺财富是宜信集团的线上资金端,是宜人贷兄弟公司。

原本,这三家公司只能算是宜人贷的兄弟公司和合作公司,现在要全部合并到宜人贷。此次整合就是将所有的资金端和资产端整合到宜人贷旗下,以后P2P平台只有宜人贷一个。

推动整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规备案。

由于备案政策不断收紧,目前按P2P网贷备案的市场预期,一家公司旗下只允许一个主体备案。因此,宜信将P2P相关的版块都纳入宜人贷体系,并由宜人贷这家上市主体进行冲刺备案。

但实际上,宜人贷原定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试点的P2P备案工作已经是遥遥无期了。

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财经》杂志2021年会上宣布,全国此前运营的所有的P2P平台已经在11月中旬完全清零。

改名为金科,但依然是纯粹的网贷机构

在转型过渡中,宜人贷改名升级为宜人金科,以期加强其金融属性。但相比京东数科和360数科,叫嚣着要将数字科技技术赋能出去,成为业务载体拓展新的商业领域,宜人金科目前依然是一家纯粹的网贷机构。

科技对于宜人金科的赋能效果并不显著,截至2019年12月31日,宜人贷的2016年、2017年、2018年发放贷款的累计净坏账率分别为9.4%、16%、13.8%,相比之下截至2019年9月30日对应的累计净坏账率为9.4%、15.3%、11.6%。截至2019年12月31日,宜人金科15-29天,30-59天和60-89天贷款的逾期率分别为1.2%,2.0%和1.7%。

P2P完全被堵死后,宜人金科从网贷艰难转型为助贷,但业绩非常不理想:2019年宜人金科总营收86.17亿元,同比下滑23.36%,净利润为11.56亿元,同比下滑26.84%。2019年,宜人金科促成贷款总额为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8.23%。

2020年第一季度,宜人金科促成借款总额18.39亿元,累计借款人数481万人。第二季度宜人金科促成的借款金额达24.02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96.738亿元。第三季度促成贷款总额为32亿元,虽环比小幅增长,但同比减少了69.45%。

网络小贷的紧箍咒

“P2P转型消费金融主要面对三大挑战,一是消费金融对线上风控能力要求很高;二是获取征信信息,是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难点所在;三是人力资源架构需要重新搭建,增高了业务转型的门槛。这也是大部分P2P平台并未走这条转型路线原因所在。

P2P转型消费金融之路艰难,想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并非易事。

目前看宜人金科官网获取征信信息的路径,依旧是需要传统的资质证明,六种类型的贷款分别需要提供不同类型的书面资料。

宜人金科转型消费金融并不具备技术和场景优势。

P2P也做资产端和消费贷款,其转型更多体现在资金端,从C端出借人资金转向B端机构资金,资产端仍然延续现状,竞争压力并没有提升。

“助贷,是指非持牌机构与持牌机构的合作,监管重点在于明确助贷机构的合规边界,要求助贷机构不准触碰资金发放、风险承担等金融核心业务。

联合贷款指持牌机构之间的合作,监管重心在于规范持牌机构间的合作行为,尤其强调不得借联合贷款进行监管套利,如借联合贷款实现跨区域经营等。”

助贷模式并非风险共担层面的创新,开始的时候它只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拓展机构资金的一种模式。

合作伊始,机构资金是纯粹的资金方,想赚无风险收益;互联网消金机构也只是把金融机构当作资金方看待,没打算让它们承担风险。所以才会有兜底安排,给资金方吃定心丸。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金融机构虽只做资金方,却是名义的放贷机构。后来,在合规要求下,不允许金融机构将核心风控外包给助贷机构,即助贷机构不得兜底,慢慢地,纯粹的资金方越来越少见,金融机构也可以承担部分风险,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风险保证金制度等缓释手段,实现了风险在不同机构间的分散。

从“助贷”模式兴起原因看,可以说是资金与流量两者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一方面,从背靠流量场景的机构来看,它们“流量过剩”,自己的资金不能完全消化,所以要用“助贷”的方式将这些流量分发给其他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它们有大量的富裕资金,苦于没有用户,二者一拍即合,这才有了助贷模式。

那么,对于风控科技优势不明显,流量场景优势也不明显的宜人金科,如何取得金融机构的青睐?

按照当前《网络小贷办法》的要求,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从公司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截至Q3宜人金科共放贷约74亿元,这就意味着,宜人金科自有出资应在22亿元左右,而到Q3宜人金科的营收仅28亿元。

宜人金科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 END ·

我们出书了!欢迎购买

解读十四五和双循环图书

欢迎加入

经济学家圈VIP群

随机为您推荐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小贷新规约束宜人贷,五大三粗网   sitema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