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原】中国心理学论坛21: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金洪源主创王威方主讲

发表于 2024-05-03 15:14:21 来源:五大三粗网

【原】中国心理学论坛21: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金洪源主创王威方主讲

龙心理

传普通人听得懂的理论

教人人都学得会的技能

选素质高专业强的执业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服务

助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204原创文章

============================

编者按】8月16日,中国心理学论坛第21场,国心我们邀请河南的理学论坛理干王威方老师分享了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元认知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金洪源教授将弗洛伊德的术金潜意识、生理学上的洪源条件反射、行为主义关于条件反射性情绪容易泛化、王威迁移观点、原中元认预技认知学习理论等相结合,国心进行了创新、理学论坛理干整合、知心主创发展,术金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干预当中,洪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王威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这是原中元认预技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最接近中国心理学的心理干预技术。现将王老师的讲解整理成文字分享给大家。

      金教授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已经部分触及到了中国心理学的核心,为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我们带来了启发和思考。

在这里,我们对金洪源教授把美国心理学家原创的元认知技术进行创新发展而取得的优秀成果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王威方老师的无私分享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地感谢!

主讲人简介

王威方,河南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第五期研修生,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所所外副导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全国学术发展委员会委员,元认知心理咨询机构创始人,高校外聘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以下是王威方老师分享的正文: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晚上好!

我今天分享的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在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技术体系,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科学心理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辽宁师范大学金宏源教授及其课题组经过30多年临床实践创立的新一代本土化实效心理干预技术。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第一个就是元认知与国内外科学心理学的关系,第二是元认知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后我们简单讲一下元认知技术的含义与特点。

在讲这三个内容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让大家直观、感性的来了解一下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应对心理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样一个过程。

女孩26岁,独生女已婚,和父母同住在一套房子里面房子比较小,就是一家。四口住在一起,显得比较拥挤。女儿女婿的房间,离卫生间也比较近,父亲因为年纪大了小便比较多,上厕所不分时间,小便的声音也很大,就影响了女儿女婿的休息,所以女孩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烦,对父亲就产生了厌烦情绪,在家一看到父亲就烦,甚至在单位一想到家里的父亲就烦。她认为父亲不讲究,不顾及他们的感受。但是新房子又没有交房,所以还要这样子再住一段时间,所以这个女孩就非常焦虑,下班也不想回家,吃饭也没有胃口,上班都提不起来精神,前来求助。

目前最让这个女孩烦恼的事情就是一看到或者想到父亲就烦。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解释这个问题形成的机制和过程(编者注:这就是对个案进行概念化,或者称为理论模型化的过程,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基础)一看到或想到父亲就烦,是条件反射,就是一个条件性的情绪反应。如图所示,心理过程就是想到父亲或者看到父亲就焦虑就烦,然后在焦虑烦这样一个情绪推动下就会产生反应:

首先是思维反应,认为是父亲是不讲究的一个人;还有行为反应,就是不想回家从而回避父亲;还有一个躯体反应,就是没有胃口。她对这三个反应又有自己的一个认知评价,就觉得这样的一个状态,这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

为什么一看到或者想到父亲她就烦?没有孩子生下来就讨厌父亲的,是不是?甚至在童年的时候,她跟父亲关系还是很亲密的。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就有了?就是因为父亲小便的声音,有这一个行为打扰到他们了,让他们产生了厌烦情绪,然后他对这个声音的厌烦情绪就迁移到了父亲身上。所以他现在一想到或者看到父亲他就烦。

她的心理问题的本质就是如图所示的SER这么一个心理过程,就是我们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所说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那我们在给他干预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访谈,收集资料,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形成的过程。

第二步,要进行认知调整。认知调整的时候,我们要用我们的心理学原理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让来访者知道自己的心理问题是怎么形成的,这样的话,她的焦虑就会大大的降低;然后进行错误认知的调整。我们在对他进行认知调整的时候,主要用的就是我们的优秀的文化,还有我们的适应性的知识。

我在给这个女孩进行调整的时候,用到了论语里面的话。她已经她26岁了,她的父亲差不多50多岁了,我们就给他讲到论语里面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要让他知道,到了这个年纪,父母的年龄其实是我们也很在意的,我们一方面为父母的高寿感到很欣喜,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他们的年高而有恐惧,怕他哪一天离开我们。所以现在你有父亲陪着你,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等等;还有,“子曰色难有事”,就是孩子对父母,要说给饭吃、有事情帮他做很简单,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但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如果说能够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的话,这才是真正的这一个孝顺。如此等等,就是给他进行了这一个认知调整。

她原本是觉得那个父亲那个这样不讲究,不分时间去上厕所就是挺讨厌的,也不顾及我们的感受,所以对父亲很有意见。当我们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对他进行认知调整以后,他的对这件事情就豁然就开朗了,一下子就放下了。

其次就是她面对父亲上厕所这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去应对,没有适当的一个解决办法,所以父亲这一个行为就一直存在。后面我们又对他进行了一些知识的补充,其实就是教孩子适应性的知识,教孩子适应社会的知识。比如要关心父亲的身体,父亲这样子不分时候小便这么多,是不是有身体问题原因?可以带父亲去就医看一下。然后要去和父亲去沟通上厕所的时候要注意,比如关上门,对着马桶等等这样的事情。如果你沟通不便的话,可以让母亲去沟通。沟通了,可能父亲这个问题就有改善,然后他这个困扰就解除了。

如果父亲很固执,我就这样了,我老了就这样了,那我们就要尊重父亲,有这样的父亲在我身边也感到幸福。

进行了认知调整和补充了知识以后,那这个孩子就放下了,一方面他的思想境界提高了,另外一方面他他也有了适应性。

在现实中,她用到的是她习惯化的自动运行的那一套知识,是一套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知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话语体系,我们叫程序性知识,或者说叫条件性情绪反应,就是我们普通人经常说的就是那一个行为反应模式,是他习惯化的自动运行的,已经成了潜意识了。那现在我们要改变他这样一个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我们做的就是一个暗示,放松训练。然后在安置放松训练里面,我们在认知调整的时候给他讲这些积极的知识观念,注入到这个来访者的心理内容中,然后覆盖掉他心里面的那些消极的心理内容,也就是说用一个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替换掉他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现在看到父亲我是欢喜的,那我接下来的行为反应也是欢喜的,和父亲说话,和父亲一起吃饭等等,这就是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的场面。

这是一个按时放松训练,接下来我们再做按次放松训练。像我们在上面讲的这个女孩,当时就是给他做了按时放松训练,这个女孩心情非常的放松,状态就跟来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后来她给我反馈,说他回到家对父亲就没有情绪了,有的只是那种女儿对父亲的关心呵护和尊敬。那接下来我们要做一道防复发。

元认知有一个防复发程序,可以帮助来访者在我们这做好以后,回去不再复发。第一,要培养来访者的元认知智慧能力。元认知是一个基于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所以我们在做心理干预的时候,来访者也跟我们学到了一套诊断自己心理问题、调整自己心理问题的技术。就是一方面在干预他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也在教他这一个技术。第二,我们也在教他一些优秀的知识,培养他的优秀的性品质,提升他的格局境界,让他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适应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个基础的干预路线,大概的一个流程。

下面我就从三方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人类的智慧就是积累起来的,我们都是站到前人的肩膀上,吸取了前人的智慧。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也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科学心理学,抛弃了那些低效的或者说一些不科学的成分。比如弗洛伊德提出来了潜意识,这是在心理学领领域一个非常大的贡献。潜意识的内容就是人的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同时弗洛伊德说神经症的治疗答案在心理学里面。这一句话100年前就说清楚了,治疗神经症要到心理学里面去找答案,而不仅仅求助于医学。

元认知吸收了潜意识这个概念,但是作了重新解释。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的潜意识,是指未被意识到或意识到了也不容易调控的心理活动过程。潜意识运行过程中的三种主要活动方式:

1、条件性情绪反应(S-E-R):即行为心理学的S-R

2、单向思维:情绪制约思维的知识检索方向

3、潜意识程序性知识

巴甫洛夫,俄国的生理学家,他做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从这个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

如果说我们要让这个狗产生一个铃声恐惧症,我们怎么做?在给狗呈现铃声的时候,我们要给它呈现一个消极的刺激,比如说我们拿锥子扎它,把锥子扎它和铃声反复结合以后,那这一个狗一听到铃声,他就害怕,产生对铃声的恐惧。所以这个实验也给学习障碍也就是厌学,还有神经症的诊断就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还有华生关于小阿尔伯特的实验。大家都知道,小阿尔伯特原来是对小白鼠是不害怕的,甚至说小孩子对这种小动物还有天然的亲近感。后来华生就做了一个实验,给小阿尔伯特小白鼠的时候,同时非常强烈的敲击铁棒,于是这个铁棒所发出巨大的声音和小白鼠被同时呈现给这个小阿尔伯特。多次重复以后,再给他小白鼠,即使不再敲铁棒发出巨大的声音,小阿尔伯特也害怕,他扭头就爬走了。这时候他就和小白鼠产生了一个条件反射。后来又发现,小阿尔伯特不仅是对小白鼠害怕,他对和小白鼠类似的其他毛茸茸的白色的东西也害怕,这就告诉我们,条件反射性情绪是容易泛化和迁移的。

生活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有我们的孩子说讨厌英语老师,后来也讨厌英语老师教的那门学科,也就是讨厌英语,其实就是把对英语老师的消极情绪就迁移到了英语学科上。

我们国内的郑日昌教授的《普通心理学》中提到: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吉林大学的车文博教授就进一步提出,“潜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现象是一种条件反射,这是我们与弗洛伊德主义的区别所在(《意识和无意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他还认为“美国心理学哲学弱”。

下面我们就讲到金洪源教授了。金洪源教授听车文博教授的精神分析课,就把车文博教授的话就记到心里了。因为金教授他是有哲学基础的,他是政教系毕业的,所以他读过大量的马哲,是有科学世界观的,就想验证这句话。当时他就在一个教研所工作,就利用工作之便,收集当地的中小学,或者说一些农村地区的一些案例,从这些案例去了解问题形成的过程,就发现这些案例的形成其实就是潜意识性的条件反射建立的一个过程。所以他就写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其规律--187例个案研究》,从这个187例个案的研究里面就发现潜意识性条件性情绪反应在人的心理问题里面的一个关键的和核心的作用。2005年,金教授又写了《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这本书。

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潜意识是指未被意识到或意识到了也不容易调控的心理活动过程。比如说我一想到上学就害怕,我有一个反应,我就不愿意去上。那我意识到了,学校没啥可怕的,但是我还是控制不住我的害怕,这个害怕我是调控不了的,所以这就是一个潜意识的心理。

潜意识运行过程中的三种主要活动方式。第一个就是条件性情绪反应。行为心理学不关注这一个人内在的这一个心理过程。请注意看经典条件反射里面的S。给它摇摇铃的时候,它在分泌唾液的同时,它的情绪也是积极的。比如说我们看到平常我们观察狗就是高兴的时候会摇头摆尾,身体会很柔软,然后所以它其实它是有情绪的。

对于条件性情绪反应,它用到人身上,就是因为我们人类的这个反应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既有情绪反应,我们还有思维反应,我们还有行为反应,所以我们统称为“条件性情绪反应”。

第二个活动方式就是单向思维,就是情绪会制约思维的知识检索方向。就是说我的情绪是消极的,那么我检索的知识就是消极的知识,产生的就是消极的思维。比如说,然后我和老公生气了,这时候我的情绪是消极的,那么我检索到的知识经验是什么,就是他某一次去干什么不跟我打招呼就走了,哪一次我让他给我带东西,也没给我带,哪一次干什么又气我了等等。我检索到的都是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它也是一种知识经验,我检索到这些知识以后,我就会用这个这些知识来思维——我想的日子没法过了,这个人不靠谱,甚至有些人要离婚了。这个思维就叫单向思维。

这个思维是怎么产生的?就是情绪推动下他检索到了消极的知识,然后用这些消极的知识进行思维,产生了消极的思维。这个单向思维也是自动实现的。

第三个就是潜意识性程序性知识的运行。比如说我在校园里遇到老师了,我扭头就跑,运行的就是一个程序性知识。我看到老师就会焦虑害怕逃跑。

这张图是我把前面讲到的这几个人物、几个流派归拢了一下,就是精神分析心理学里面的潜意识,行为心理学里面的这个SR,还有我们认知学习心理学。人类的情绪和行为受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影响,面对一个问题情境的话,我们大脑里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决定着或者说影响着我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就是带着当代学习心理学的成果来探索潜意识心理世界,用学习心理来解释潜意识心理的学习机制。前面我们讲到了潜意识的三个主要的运行方式,我们就能看到潜意识的内容其实是学习得来的,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遗传。本能就是遗传的,还有原始冲动,这都是遗传的,潜意识其实是后天学习得来的,这是我们对潜意识的一个解释。

人类所有的心理问题就是潜意识问题。既然潜意识的心理内容是学习得来,那我们就能够通过高效的学习来驾驭我们的潜意识,形成了以人类学习为主要机制的新潜意识观,看到了高效驾驭潜意识的途径和元认知智慧。元认知在吸取了国内外先进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上,然后就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我们学习元认知的人,经常会说科学的心理学,那啥是科学的心理学?给大家解释一下:

首先,条件性情绪反应就是行为心理学里面说的条件反射,它是后天形成的;一旦形成它自动运行,那它就是一个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条件性情绪反应就是潜意识性的。比如说我一想到上学,我害怕,然后我不去了,这就是一个条件性情绪反应。这个条件性情绪反应,一旦建立的话,它就自动运行,你想控制它也控制不了。所以这一个潜意识心理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新潜意识观。你意识不到,意识到了也控制不了。

我们坚持反应心理观,坚定地认为,人类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既然潜意识是人类的心理内容,那么潜意识一定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也是学习得来的,因为我们有唯物主义世界观。

唯物世界观就是说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这是一个哲学的概念,但是这个哲学概念里面的意识,它就是心理。那心理内容是什么?一定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反映到了大脑里面,然后形成了心理。

新潜意识观的主要内容,它的关键的和核心的内容就是条件反射,条件性情绪反应。

上面红字的第一句话说心理反应观的主要的功能是干什么,就是为思维导航,避免迷路误入歧途。我们没有这个心理反应观的话,我们的思维就会迷路。我们不知道往什么地方去思维,然后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是迷茫的。举个例子:在现在的家庭教育里面,我们见过很多出问题的孩子就是我自己快乐就行了,我行我素,然后我要啥你就得满足我,然后我不想干了我就不干,我就躺平,我想玩我就玩手机,一点控制都没有,我就要我自己感觉好就行了。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些家长他没有坚持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无底线,没有原则的满足、纵容、包办,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出了问题,做错事情了,也不去惩罚,也不去约束。

1999年开始我们有素质教育了,素质教育来了以后就开始说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快乐就好,要对孩子去欣赏,去尊重,去表扬,家长把握不住就走偏了,对孩子一味地欣赏、鼓励、夸奖,让孩子快乐就行,也不敢去约束孩子。认为一管一约束,孩子就没有创造力了,孩子的天性就被打压了。所以家长的教育方式就是一味的满足,就是一味的欣赏、尊重!

那家长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会被孩子反映到他的心理里面?孩子就认为我要啥就得给我啥,是不是?你看我要啥我妈都给我啥,我妈就天天表扬我,我觉你就得表扬我。到学校谁要敢批评我一下,那我就受不了。我就是生来就是要被表扬的,要被满足的,不能被管的。这个都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反映到了孩子的心理里面,形成了孩子的心理内容。然后孩子在这个真实的社会里面,有人不满足他了,有人批评他了,在做什么事情,在学习的过程,在和人际交往的时候遇到挫折了,就出问题了。

金教授在讲课的时候说,如果家长有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观,能够坚持心理反应观的话,就能够避免家庭教育领域的一场灾难。所以说心理反应观它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避免我们误入歧途。

然后科学的潜意识观是干什么的?它能够确保心理学的临床技术干预的时效性和广谱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前面讲到了科学的潜意识观就是意识不到或意识到了也控制不了的心理过程。它的主要的运行方式第一个是条件性情绪反应。条件性情绪反应又是后天形成的,它是本质上是一种学习的结果,是学习得来的。既然潜意识是学习得来的一种条件性情绪反应,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一个积极的适应性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来覆盖掉那一个不适应性的?那这样的话,我们来干预一个人的心理问题的时候,那是不是很高效了,很快了?

要确保我们的临床干预的时效和高效性,那我们必须这样子解释这个潜意识。如果说我们解释的还是先天的本能,还有欲望,还有恋父恋母等等,这样子去解释的话,这个潜意识我们没办法去干预,我们干预起来非常的低效,不会这么立竿见影。

金教授做了一个比喻:我们中国的心理学如果比作晚上的萤火虫那么一点点的小光芒,美国的心理学可能就是大太阳,艳阳高照。在美国有各家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不承认潜意识;精神分析的潜意识又看不到后天的学习过程,他们各执一词,就没有把心理学给统一起来。那这个统一起来的任务本来是应该由美国、发达的美国来完成的,但是因为美国他没有一个自觉的世界观,就是前面陈文博教授说的美国他的心理学里面的哲学弱,没有这个自觉的世界观,没办法,这个工作只有我们中国来做。

所以金教授他就看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和潜意识,它其实是同一个心理过程的两个不同层面。下面这一句话就进一步解释了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潜意识心理活动:几乎所有的潜意识心理活动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关键与核心因素的,而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除,因此人类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容易解决的。

这一段话就给我们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个在我们元认知学科里面叫做问题中心图式。如果说我们遇到一个人,他出现心理问题了,我们用元认知来解释的话,第一时间我们就想到他是一个潜意识心理问题,潜意识心理问题里面一定是运行的条件反射,条件性情绪反应,那他条件性情绪反应又是后天建立的,他这个问题是容易解决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解决人类心理问题的框架。

金教授就说了:我们要忠于人民,一定要帮助人民解决问题。我们的技术不能帮人民解决问题,那我们就没有忠于人民!我们帮他解决啥问题?我们要解决人民的刚需问题。啥刚需问题?说是作为家长,我想让我的孩子成人,成功,成才。我让孩子学习好,让我的孩子不厌学,变成喜欢上学;还有我的抑郁症,干预好了然后我还能变优秀,这个就是人民的刚需。尤其是在我们家庭教育这一块儿,我们中国的家长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好,然后考一个好大学,有一个好前途,这是我们人民的刚需。如果说我们的干预技术不能解决人民的刚需的话,那我们就是没有忠于人民!我们忠于人民的基础,一定要解决人民的刚需问题。

在分享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历。今年的某一天,我开车回老家,在高速路口被交警拦下了。因为我的车没年审,保险过期了,等于说是裸跑。然后在高速路口他的值班室进行了现场处理,就用了一个多小时,当场买了保险。又给我开了罚单。我说这个罚单我就回郑州来交吧,然后保险也买了,弄完了一个多小时以后,警察说你要跟我们去交警大队做笔录,我当时一下子我就烦了,我就有情绪了,心想在这处理完不就完了吗?为啥还得去交警大队?我当时就想跟他们理论一下。怎么刚刚不去,这不是耽误我时间吗?当时我就想了很多,但是我就忍住了,我知道跟他们争论是没有用的,弄不好还得把小事儿给弄大,我就乖乖地跟他们一起到了交警队,然后按照他们的要求办完了手续。然后结束后一个交警就对我说:办好了,你赶紧开走你的车,办你的事去吧!当时他这样一说我也放松了,然后我就对他说:我今天表现的怎么样?然后他就笑眯眯地说就是因为你表现得好,今天你才能把车开走,要不然你的车是要被扣到这儿。当时我就想:好险!幸亏我今天没跟他吵架,要不然他如果车一扣到那,当天我就麻烦了。

后来走到路上我就在反思:这个过程里面我做了啥?我们看,如果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我们是不是要调动我们大脑的知识来应对这一个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类的思维检索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是认知心理学里所说的人类思维的过程是检索知识的过程。人类必须提取自己大脑中的知识,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的问题。如果你大脑里缺少这一块儿知识的话,你这个问题就没办法解决。它就像学生做题一样,你做题的时候你没有学好你大脑里的知识不够用,这个题你就是解不出来。那既然说知识来解决我们的问题,那这个时候知识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就是知识的性质决定了解决问题是高效的还是低效的,还是无效的。如果你的知识是错误的,那么你解决问题说不定还会小事儿变成大事儿,这个就是知识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还有策略性知识。我的心理状态的调整过程是这样子的:当时他说我要跟他们去交警队,当时我就起情绪了,就有了一个条件性情绪反应,就生气,然后我有一个思维反应,我的思维反应就是说耽误我的时间。我在诊断的问题的时候,就用了条件性情绪反应和单向思维,你们是不是没事干了,然后就是拿我这个事儿去领导那表你们的功耽误我的时间?这个是单向思维。这个单向思维我诊断出来了,我就开始给我自己调整,当时就想:他们是警察,警察是权威人物,我不能顶撞,我一顶撞他是有权力收拾我的,我根本就拿他没办法;我本来也是违反交通法规了,人家处理我也正常。

我反思的时候,我大脑里自动运行的就是我不能抵抗权威,他的话就是权威,让我去干什么我也要听话;交通法规知识就是:你的车必须年审才能上路,你没年审,你上路了,人家处理你这个是正常的。当时面对那样的问题,我大脑里提取出来了这样的一些知识来解决那个问题,就是我大脑里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里面的“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它叫陈述性知识。这句话它在我大脑里面已经成了我的一个程序性知识。面对这个规律,你要敬畏,不能违反规律;你面对权威人物的时候,你要敬畏尊敬他,不能挑战他。像“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些权威人物、圣人言,我们要听,要转化成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潜意识运行了程序性知识。我就这样子给自己调整了一下,我就没有挑战他,也没有给他发生一些冲突,就过去了。

我在做的过程里面,也会有一些心理活动,着急。其实做笔录的时候我也很着急,但是着急没用,办不完事不让走,所以我那时候就调整,就是深呼吸,坐着深深地吸口气,然后调整一下,再静下来继续配合做事。

这个就是我的心理调整的过程,既来之则安之,其实就用到了这三类知识。所以你看办这个事儿,我用这样的一个调整,这个事情处理的很高效,很快的。

你着急了咋办?也是调整心理。

我们拿啥教育孩子?要用我们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教育孩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教孩子,才能教出符合我们中国国情的这样的一些孩子。这些孩子他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他长大以后,他的行为是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的,他是有这样的智慧来应对、来适应我们中国的这一个社会。我们教育孩子的工具,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很多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里面,有米做不成饭的人还是很多的。我们发现,我们给来访者说教育孩子这样子做不行,他说我也知道,跟他说了好多次了,怎么教他就是学不会,他就是不学,给他掰不过来。

所以,你知道要教孩子什么样的观念和行为,还有方法,但是孩子就是学不会,你就是给他教不明白,那说明我们这个教育者,他就不是一个巧妇,你有米,但是你这个米做不成饭。但是如果说他掌握了元认知技术,能用这个技术,让孩子学会这些观念、行为和方法。那我们说这样的教育者,他就是巧妇。你得把这一套技术学会,然后你运用自如,然后你在教育中就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这个孩子能够吸收到我这个观点,在什么情况下我能够让一个行为变成孩子愿意去做的一个行为,能够让他由不熟练到熟练,然后能够让它自动化运行,能够成为他的潜意识心理活动,这个是元认知教家长和教育者能够做到的。

金教授也说过一句话说,他说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面,心理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就是药和饭的关系。如果说我们在家庭教育里面,我们用中国用传统文化来教育孩子,你让孩子饭吃好了,那他是不需要药的,以后你的心理学再发达,做的再好,人家用优秀传统文化把孩子教育得很好,根本就用不着你。孩子根本就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你的心理学根本就派不上用场。我们在教育的时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丢的。我们中国既有这个科学世界观,还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这么多的资源,我们要视而不见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首先我们看一下元认知的起源。元认知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来的,是指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控。“元”是什么,就像我们说的元帅元首,它其实就是一个“上面”的意思,在我们认知上面还有一个认知,然后他自上而下的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一个认知和调控(编者注:此处的“元”只是对美国人提出来被翻译为汉语“元认知”的“元”的解释,与中国原生文字“元”并无直接联系,也不符合其本意,所以与龙心理中所说的“元”不同。原本不是一个语言体系,如今却不得不用同一个体系中的同一个字来表达,自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这也是为什么一定把中国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区分成为两个体系的原因)。这个是美国的弗拉维尔提出来的那个经典元认知概念。这个元认知概念,当时它研究的就是模拟计算机的这么一个过程,计算机是没有感情的。

但是我们中国元认知干预技术的这个元认知,对经典元认知进行了发展:元认知不仅能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调整,它还能对自己的情绪、情感、人格、行为和潜意识心理过程等进行认知、反思和调控。因为我们人类和计算机是不一样的,我们人类是有情绪、情感,然后有自己的性格,有行为和潜意识的,所以我们要让自己的元认知充分的发挥作用,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的整个心理过程进行调整。因为你光管住你的认知,你的情绪情感你不管了,你就任由自己的情绪情感泛滥,然后任由自己的情绪去为所欲为,那不就成了一个随性的、任性的人吗?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所以说我们中国的这个元认知(编者注:是中国本土化了元认知,并非中国文化中的“元认知”)就是以有效知识为工具,对自身的认知、情绪、情感、人格、行为和潜意识心理过程等的认知、反思和调控。

学普通心理学的老师知道,我们人类的心理过程,包括几部分: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还有人格,人格里面又包括个性,个性又包括个性的倾向性和个性行为特征,那我们要调整个人的心理的话,我们必须要调整到心理的各个方面。我们只是调整认知的话,不管那个情绪、情感和人格、个性的话,那我们干预的时候是低效的,干预的不全面,我们必须要对整个人的心理过程都要进行认知和调整。

元认知干预是什么?就是要站到自身心理活动,至少对自己的认知、情绪、情感、行为及潜意识心理状态进行反省、监控、调整,以更好的实施高效心理治疗、心理心态调试、人格修正和学习潜能开发。所以元认知干预其实就是干预我们的元认知。每个人都有元认知,但是有些人的元认知他不用,有些人用的时候他的元认知用的是低效或者有害的知识。我们要干预元认知,要把他的元认知给培养起来,让它能够站到他自身的心理活动之上,反过来对自己的认知、情绪、情感来进行反思、监控和调整。这样的话,我们就可能实时有效地心理治疗,也就是说他自己知道他自己的心理是怎么一回事儿,教给他干预调整的方法,那他就能对自己整个心理过程进行调控、调整了。

有些人他在运行元认知的时候,他的元认知用的是低效的或者无效的或者有害的知识。比如说我一个来访者,她有一个同学在后面小声骂人了,她就怀疑说:他是骂我了。她就怀疑这个男生他是不是说我的?然后她回去跟她妈说了,她妈说:那他骂你,你骂回去。然后她回去以后就按照她妈说的,又骂回去了。骂回去以后,这个男生他们两个又骂了一下,以后这个男生就被老师调到右边了。然后调到右边以后,这个女生还是关注到这个男生,因为他在右边坐吧,她就往右边看这个男生,一看到他,男生又骂她一句。好了,这个女生从此以后就开始对右边这个男生、对右边这个方向就建立了条件反射,就是她一焦虑,她就想往右边看,她一往右边看,然后看他那个眼神就不正常。所以说当时她在解决那个问题,就是那个男生骂我该怎么办、我生气了我该怎么办的心理问题,她用的是有害的知识:我骂回去。这是一个有害的知识,所以她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她会把这个问题给扩大化,又产生了一个消极的后果:这个女孩儿从此就对右边很敏感,一想到右边坐着一个男生,她就焦虑,然后就控制不住往右边看,这就成了心理障碍。我们要干预她的元认知,让它的元认知运行的时候一定是携带的最有效的知识,能够有效的解决当时的问题。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就是我们通过心理辅导,让人们对自身的心理过程,尤其是潜意识心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觉知、反思、监督、调控,以解除心理困扰和发挥潜能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

我们用这一个技术来进行干预的时候,要用这一套技术来对他进行这一个心理辅导,然后教会他当他遇到潜意识心理问题的时候,也要像我给他干预心理过程那样子去干预自己。最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一个最高的追求就是让来访者能够学会技术,然后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这样的话,他就不会复发了。因为他自己出点儿问题,他都能自己干预自己了(编者注:教会求助者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这一点与龙心理也是完全一致的)。

下面再说一下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特点。

第一个首先就是科学性。它坚持唯物辩证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反应论的心理观,这是科学性的体现;它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干预和临床效果之间是因果关系。科学一定是要讲因果的,像自然科学也好,其他的科学也好,一定它是有因果的。要有一个因果关系,它才符合科学的特点。

第二个就是质变性。就是在理论上它是彻底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从技术干预上,我们也能够阐明如何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们还有最后一步就是防复发。但凡是那些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他都有个性短板。所以说我们要让一个人他能够彻底好,然后不仅好而且能变优秀,永不复发,那必须要干预到这个人的人格、性格这就是质变。另外,质变还体现在我们关注的是整体的心理活动过程。我们不能像盲人摸象一样,只是摸到一条象的大腿就认为大象就是这样子的,我们要关注到整体的心理结构,然后提升个性品质,就是这个人能发生一个质变。

第三个特点就是简单性。这个元认知技术,通过我上面的解释我们也能了解它不是一个深不见底、玄妙无穷的理论和技术,而是一些年轻的研究生、本科生、学生、家长、患者都可以掌握的简单易学、很容易见效果的这么一个技术。

第四个就是广谱性。指的是临床功能的普遍适用性。

以上是它的四个特点。

最后总结一下:元认知技术与国内外科学心理学,就是它是怎么踩着前人的肩膀,然后发展成自己的这一套理论体系的;后面又讲到了元认知干预技术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它可以说是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灵魂;最后我们又讲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含义和特点,对比了美国的元认知和中国的元认知(概念),中国的元认知是在美国元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个发展。它的四个特点就是科学性、简单性、质变性,还有广谱性。

我就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提问。

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请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参与“中国心理学”论坛地址:腾讯会议,会议号固定请收藏:670 6436 7972密码固定请收藏:202268每周三晚21点开讲
8月23日主题:中国心理学的定位自由发言
有意专题分享者请与组委会联系欢迎投稿“中国心理学”主题文章龙心理中国式督导常年招生可以扫下面的二维码申请加入龙心理(中国心理学)群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所以,龙就代表中国、中国人、中国的、中国人的。所以,龙心理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心理学,或者“中国人的心理学”;龙心理的实践运用,叫作“中国式督导”;将来构建起来的新兴学科,拟用名为“中庸学”。

龙心理,是以《心理督导师》为起点,以诗、书、礼乐、易、《道德经》、《黄帝内经》以及出土的古籍文献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为主体,打破诸子百家门派偏见,以马一浮、钱穆、徐中舒、梁漱溟、庞朴、张耀翔、杨国枢、胡佩诚、李其维、丁再献、杨中芳、曹峰等数十位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名家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构建新兴学科为标准,以独特的中国式思维、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媒介构建起来的,与西方心理学理论完全不同,自成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学。

龙心理分为中庸理论、龙心理、新时代修身、中国式督导四大模块,由九个基本理论(子理论)组成,这九个子理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可以完美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问题,并同时指出解决方案,彻底改变了西方心理学没有统一的心理学理论的尴尬境地。

龙心理中国式督导遵循“修身自助——齐家——立业”的成长路径,是一门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基础课程是人生必修课,中高级课程是心理从业者的必修课,也是通向心理服务顶峰必备的认识论和方法。

龙心理专门传授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实操技能与理论,招生对象为:遇到心理困扰或问题的人,问题孩子家长,有自我成长需要的人,以及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健康管理师、教师等心理或心理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人员等。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人生日常必备六艺:听、说、想、做、感、省。

2、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必须具备的人生智慧和综合能力;

3、和谐家庭日常生活必须具备的人生智慧和综合能力;

4、助人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执业能力;

5、督导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胜任力(中级及以上)。

    龙心理充分发挥了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优势,用西方人不可想像的思路和方法,用简单易学便于运用的形式和比较少的内容,集西方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成功学、教育学、身心医学、健康学、生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音乐、艺术、宗教、道德等于一体,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伦理教育、成功学教育等预防性教育于一学,融中国式督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矫正性服务于一科,遵循“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矫正为辅”的理念,强调自我素养的提升,在助人方法上,提倡“以授人以渔为主,授人以鱼为辅”,代表了未来人文科学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人文社会学科发出中国最强声音的主阵地。


随机为您推荐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原】中国心理学论坛21: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金洪源主创王威方主讲,五大三粗网   sitemap

回顶部